雪贤,厨房玻璃推拉门,济宁红盾网
原標題: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江蘇怎麼做?交匯點訊 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魚米之鄉江蘇,將如何貫徹落實文件精神,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以后,“三農”工作重心將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決定,“十四五”時期在重點地區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鞏固拓展脫貧致富奔小康成果,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進一步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實現共同富裕。 省政府扶貧辦副主任卓煒介紹,省級層面重點幫促“6+2”片區、12個重點縣(區),將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等農村低收入人口和經濟薄弱村作為重點幫促對象,定期監測評估,適時優化調整。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幫扶政策保持總體穩定並分類優化調整,將工作著力點放在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上,全面深化重點地區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確保在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中不掉隊。各地可結合實際,明確各自幫促對象,採取更加精准有力的幫促政策措施。 “十三五”時期,沭陽縣是全省低收入人口最多的縣份,2019年底,該縣全面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沭陽縣扶貧辦主任周銘敏說:“中央一號文件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將通過集中統籌公共資源和廣泛動員社會資源與力量參與,注重鞏固脫貧成果與發展聯動,做到長短結合、切實可行。”她介紹,依據沭陽的產業特點,該縣將構建花木電商、木材加工等產業體系,將特色產業做優做強,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提升市場競爭力,轉型升級,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將鄉村振興作與花木電商緊密結合,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鼓勵農民在家前屋后種花木,在院內搞加工,在屋裡做客服,推動農民就地居家增收致富。 2017年以來,淮安市漣水縣成集鎮採取“飛地同創”模式,整合三個省、市定經濟薄弱村扶貧資金500余萬元,建設食用菌產業園區,實現村集體、低收入戶“雙增收”。省委駐漣水縣幫扶工作隊隊員郭哲昊說,去年三村集體共收取大棚租金30萬元,帶動入園務工農戶80人年增收1萬元以上,參與入股經營的10戶低收入戶年底人均分紅約3000元。 扶上馬再送一程。郭哲昊說,“十四五”新時期,產業園將進一步圍繞食用菌產業強鏈補鏈,強化科技投入,引導農戶學習食用菌栽培技術,變打工者為經營者,讓農民在家可創業、可就業,放大產業集群效益。 保障糧食安全,提升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在省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邵紅寧看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鮮明主題就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各地農業資源豐富,農村發展活力強,城鄉關系比較協調,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有條件、有基礎,必須要主動履行好‘四化’同步發展和探路者的重任。” “十三五”期間,全省糧食總產穩定在700億斤以上,特別是去年,大疫大汛之年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新高,達745.8億斤。我省糧食生產工作,不僅有效保障了全省8000多萬人的吃飯問題,而且為全國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彰顯了既是經濟大省,又是農業大省的責任擔當。
评论列表